大发体育开户,手机赌博官网

图片
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大发体育开户,手机赌博官网目录>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秀山县、酉阳县、城口县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科学、精准、依法推进锰渣场污染整治,确保按期完成我市锰渣场整治工作,我局组织编制了《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已经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第2次局务会审议通过,印发实施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246


(此件公开发布)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

技术指南(试行)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

20224



目 次



4

1 适用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6

4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8

5 现状调查评估 12

6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制定 16

7 环境风险管控工程设计及施工 19

8 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20

9 后期环境管理 21

10 指南实施与监督 24

附录A 25

附录B 2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和指导重庆市历史锰渣场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和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涔轩、赵博超、田祎、王雪婷、岳波、姚芝茂、田向勤、韩占涛、李营、孟棒棒、李锦超、王一飞、苑喜男、朱克松、宋丹娜、赵虎、刘嘉烈、周琼、范例、唐娜、袁胜、李洪刚、罗岷、仝晓霞。

本文件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解释。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文件规定了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文件适用于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的技术方案制定、工程设计及施工、工程运行及监测、效果评估及后期环境管理

文件适用于重庆市20211130日前已停止生产使用或封场锰渣场的环境风险管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5122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96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

HJ 2050 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

DB 50/996 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锰渣manganese residue

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碳酸锰矿粉经硫酸浸取、固液分离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3.2

历史锰渣场site for manganese residue of history

筑坝或利用露天废弃采坑、凹地、河谷贮存或填埋锰渣,并于20211130日前已停止生产使用或封场的场所。

3.3

环境风险environmental risk

指历史锰渣场在锰渣贮存或填埋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发生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或持续性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程度。

3.4

环境敏感目标environmental sensitive target

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锰渣场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下列区域:

(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除(一)外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永久基本农田、自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湿地、天然林,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四)国家或地方规划要求保护的区域。

3.5

环境隐患调查environmental hidden dangers investigation

采用多种手段调查历史锰渣场存在的不能有效防范或阻止渣场污染物释放、迁移、暴露的环境隐患。

3.6

管理控制management control

通过制定和实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监测计划等措施,防范或阻止历史锰渣场污染物的暴露,预防和控制历史锰渣场污染可能周边环境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3.7

工程控制engineering control

采用阻隔、堵截、覆盖或转场等工程措施,控制污染物迁移或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降低和消除历史锰渣场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的污染

3.8

环境风险管控environmental risk control

采取管理控制和工程控制等措施阻断历史锰渣场锰和氨氮等污染物暴露途径,阻止或控制锰和氨氮等污染扩散,防止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产生影响的过程。

4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4.1基本原则

4.1.1系统性原则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应统筹考虑历史锰渣场所在流域环境质量需求系统开展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风险管控,防止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产生不良影响。

4.1.2规范性原则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环境风险管控为目标,确保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过程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4.1.3可行性原则

应从风险管控效果、技术经济可行性、实施周期等方面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使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切实可行

4.2工作程序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的工作程序见图1

1 工作程序

4.2.1现状调查评估

收集、梳理历史锰渣场区域气候、水文地质、卫星遥感影像、环境规划、环境监测数据等文件资料,结合现场踏勘,初步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重点。从历史锰渣场环境隐患、区域水文地质、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四个方面开展分析评估,必要时开展现场补充监测或试验研究,识别历史锰渣场的主要环境风险,确定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等级。

4.2.2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制定

根据现状调查评估结果,确定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目标,选择风险管控模式,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技术路线,比选确定管控技术,分析管控方案预期效果,编制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报告

4.2.3环境风险管控工程设计及施工

根据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开展环境风险管控工程设计及施工。施工过程应同时制定并实施环境管理计划。

4.2.4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环境风险管控工程稳定运行后,根据工程立项、设计建设和运行等相关文件及其批复,评价工程建设的合规性和一致性,并根据工程运行管理记录、环境监测数据,必要时开展补充检测,评估风险管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4.2.5后期环境管理

根据环境风险管控工程实施情况与效果评估结论,提出后期环境管理计划

5 现状调查评估

5.1资料收集与初步分析

应通过信息检索、部门走访、电话咨询等途径,广泛收集历史锰渣场及周边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环境污染历史、水文地质等信息。参照HJ25.1开展资料收集工作,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历史锰渣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批复、风险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区域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以及使用期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资料的有效性,并整理历史锰渣场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建成时间、建设标准、贮存渣量和种类,初步分析历史锰渣场的污染特征,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

5.2现场踏勘

通过对历史锰渣场场地、工程设施及其周边环境的现场调查核实资料收集的准确性,获取与场地环境风险有关的线索,特别是与资料记录较大差异信息。场地环境调查人员应采用专业调查表格、GPS定位仪、摄/录像设备等手段,仔细观察、辨别、记录场地及其周边重要环境状况

5.3评估范围确定

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估范围:地表水调查评价范围参照HJ2.3确定,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参照HJ610确定,土壤调查评价范围参照HJ964确定。

2)区域环境敏感目标与其他类型环境调查评估范围:

a)山谷型、傍山型、截河型锰渣场:锰渣场下游不小于80倍坝高。

b)其他类型锰渣场:锰渣场下游不小于40倍坝高。

3)评估范围外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评估事项,或发现历史锰渣场污染已经扩散到调查区外,可根据评估需要适当扩大调查评估范围。

5.4综合评估

5.4.1锰渣场环境隐患调查评估

按照附录A,对历史锰渣场及其工程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导致环境污染的隐患。

5.4.2区域环境敏感目标调查评估

基于实地调查,结合各种技术手段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对历史锰渣场周边区域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取环境敏感受体信息。根据污染物可能的影响途径,明确区域环境敏感目标,给出环境敏感目标区位分布图,列表明确调查对象、属性、相对方位及距离等信息。

5.4.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评估

5.4.3.1调查历史锰渣场所在区域气象、水文情况

5.4.3.2调查历史锰渣场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5.4.3.3调查历史锰渣场进水通道,汇水范围,计算锰渣场地表水、地下水进水量,分析锰渣浸泡风险。

5.4.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估

5.4.4.1地下水监测点应参考HJ164,在锰渣场上、下游和侧向布设监测点位;地表水监测点应参考HJ2.3锰渣场临近河流上下游、国家和地区设立的监测断面以及独立地表水体布设;土壤监测点应参考HJ 166在锰渣场周边布设。

5.4.4.2地下水、地表水监测因子为总锰、溶解态锰、氨氮、六价铬,土壤监测因子为总锰,根据调查情况可增加其他因子。

5.4.4.3采样监测结果与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比较,分析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质量现状。相关标准可采用国家相关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标准,国内无标准限值的指标可参照国际上常用的筛选值或者当地背景值作为筛选值。当评估结果高于所在区域执行的相应环境保护标准,应分析其原因。

5.5评估结果

根据历史锰渣场环境隐患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估结果,综合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向渣场进水通道管控,渣场底部防渗效果,渗滤液收集处理以及周边水环境质量,确定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等级风险等级的确定可参考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表(表1)。

1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表

风险等级

环境风险

较小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向渣场进水得到良好管控,渣场底部防渗膜(层)防渗效果良好,渗滤液全部收集并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符合水体功能分区要求。

一般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进水通道向渣场进水管控良好,且渗滤液得到有效收集和达标排放,周边地表水水质基本符合水体功能分区要求。

较大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向渣场进水未得到有效管控,且渣场底部没有防渗膜(层)或防渗膜(层)破损严重;渣场渗滤液产生量较大,超过现有处理能力,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严重影响。

重大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向渣场进水无管控措施,且渣场底部没有防渗膜(层)或防渗膜(层)破损严重,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严重影响;渣场临近河流,渣场底部低于河流洪水水位,与河水存在强烈水力联系。

6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制定

6.1环境风险管控目标确定

综合分析国家、重庆市法律、法规、标准、区域环境规划等文件要求,结合历史锰渣场突出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确定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目标。

环境风险等级为较大和重大的锰渣场实施环境风险管控后,环境风险等级应降为较小或一般。

6.2风险管控模式确定

根据历史锰渣场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和环境风险管控目标,选择管理控制或工程控制措施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确定历史锰渣场的环境风险管控模式。风险管控模式确定可参考历史锰渣场风险管控模式表2

转场治理的锰渣可直接转入满足GB 18599要求的锰渣场进行治理,转场后的场地仍需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等管理控制措施。

2 历史锰渣场风险管控模式

环境风险等级

管控模式

管理控制

工程控制

原位治理

转场治理

较小



一般


较大


重大



6.3管控技术筛选

针对关键环节的技术措施从技术成熟度、工程措施风险管控效果、工程措施成本等方面进行筛选初步确定一种或多种风险管控技术。

6.4技术路线制定

根据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目标和管控模式,针对历史锰渣场存在的突出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制定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可以从制定运行管理制度、环境监测计划等管理控制措施或径流阻断、清污分流、渣场防渗改造等工程控制措施中选择一种或多种管控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集成

6.5二次污染防治要求

针对施工、运输过程可能造成的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环境空气、噪声等二次污染应制定防治措施,并分析论证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

对转场治理后的场地应根据其后续规划开展污染评估与治理工作。

6.6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效果预测

环境风险管控方案中应针对单项风险管控措施及整体方案的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并与风险管控目标对比分析。

6.7环境风险管控方案确定

采用对比分析或矩阵评分等对环境风险管控方案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风险管控效果、实施难度进行分析,确定最优方案。

6.8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报告编制

6.8.1一般要求

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报告要全面和准确反映工作内容。报告中的文字应简洁和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形式描述各种关键技术信息,以利于后续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6.8.2报告内容和格式

对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方案研究制定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历史锰渣场基本信息,环境隐患调查评估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评估、环境敏感目标调查评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估、风险管控方案制定以及附件等相关内容。报告大纲可参照附录B

7 环境风险管控工程设计及施工

7.1一般要求

工程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

工程设计及施工充分考虑历史锰渣场现有工程设施情况及周边环境,力求布局合理、施工方便、安全经济,满足环境风险管控要求。

7.2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应满足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设计深度应满足后续采购主要设备,编制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计划,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及工程施工的需要,可参照HJ 2050执行。

7.3工程施工

施工过程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工程施工工艺特点以及工程周边环境,制定并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包括二次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应急安全计划等,防范钻探建井、地面处理设备安装、阻隔墙建设等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环境空气、噪声等二次污染。

8 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8.1一般要求

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效果评估应在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工程稳定运行1个月内启动,涉及样品监测的,应至少采集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时间至少包含1个丰水期和1个平水期。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效果评估应针对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风险管控目标,对环境风险管控工程的合规性、工程建设内容与方案的一致性、管控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如未达到风险管控目标,应指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影响程度,并提出优化方案

8.2合规性评价

对环境风险管控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事项的审批进行核查。

8.3一致性评估

根据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等资料,核查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工程建设、运行情况,评估已建设的环境风险管控工程内容与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等的一致性。

8.4有效性评估

根据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工程运行管理记录和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监测数据,评估环境风险管控工程的有效性,以及风险管控目标的实现程度。

9 后期环境管理

9.1一般要求

根据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工程,制定运行维护方案、长期环境监测计划和应急方案,并根据环境风险管控运行情况开展年度自评估,编制自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管控工程运行实行台账管理,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

9.2运行维护方案

环境风险管控工程应建立设备运行台账,并编制相关运行维护方案。内容包括:

a)设备设施运行记录,包括计量仪器仪表读数、材料使用情况等,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

b)设备设施检查及维护保养;

c)设备设施运行不正常时,及时检修、更换或调整;

d)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和安全事故的单元进行定期检查。

9.3长期环境监测计划

9.3.1监测计划制定

建立长期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对历史锰渣场所在区域河流监控断面、临近地表水体、区域地下水、土壤进行监测,持续监测历史锰渣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9.3.2监测点位选择

地下水监测点应充分利用锰渣场已有地下水监测井,参考HJ164在历史锰渣场调查评估范围内地下水流场上游应至少选择1个监测点,下游应至少选择1个监测点,在可能出现污染扩散区域至少选择1个监测点。

地表水监测点,应参考HJ2.3在历史锰渣场调查评估范围内地表水体上游至少选择1个监测断面,下游应至少选择1个监测断面。

土壤监测点,应参考HJ 166在调查评估范围内锰渣场周边选择。

9.3.3监测频次

地表水、地下水监测频次,环境风险等级为较小的历史锰渣场每年不少于1次;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的历史锰渣场每半年不少于1次。

土壤监测频次为每年不少于1次。

9.3.4监测因子

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因子为总锰、溶解态锰、氨氮、六价铬;土壤监测因子为总锰。

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其他监测因子。

9.4应急方案

9.4.1应急方案编制

应重点针对历史锰渣场渗滤液产生量急剧增加、渗滤液处理设施故障、渗滤液处理出水不达标等突发情况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应急方案。

应急方案应根据历史锰渣场周边环境敏感性、风险管控措施可靠性、重要应急资源变化等情况及时更新,确保应急方案的时效性。

9.4.2应急设施、物资要求

应根据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置渗滤液收集应急池。

应根据渗滤液处理设施故障、渗滤液处理出水不达标等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准备备品备件,存储应急物资。

9.5风险管控年度评估

每年度3月底前,历史锰渣场运行维护单位应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历史锰渣场上一年度环境风险管控运行情况自评估报告。

自评估报告应说明本年度历史锰渣场各项管控工程设施运行维护情况、渗滤液收集处理情况、历史锰渣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突发情况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等。


10 指南实施与监督

本文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历史锰渣场环境隐患排查技术要点



A.1 截洪沟截洪沟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是否建设截洪沟;(2)截洪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截洪沟是否存在破损、堵塞情况;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截洪沟

历史锰渣场四周

防止雨水进入渣场

是否建设环场截洪沟

1、现场查看历史锰渣场四周是否建设截洪沟

截洪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对照设计文件,现场选择三处测量环场截洪沟宽度和深度。

截洪沟是否存在破损、堵塞情况

1、现场沿环场截洪沟查看、是否有损坏、堵塞

2、对于不易通行处,可采用无人机拍照查看。

注:若无设计文件,参考GB 51220相关要求排查


A.2 底部防渗工程 底部防渗工程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是否有防渗措施;(2)实体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是否存在破损或泄露。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底部防渗工程

历史锰渣场底部

防止渗滤液进入土壤和地下水进入渣场

是否有防渗措施

1根据资料及访谈,确定历史锰渣场是否有防渗措施。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有条件时,对照设计文件,现场查看实体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存在破损或泄露

1、根据地下水监测法、示踪剂法等确定防渗层是否破损或泄露。必要时可开展专项底部防渗膜渗漏检测。

注:若无设计文件,参考GB 51220相关要求排查。

A.3 表面覆膜、整形和导排设施 表面覆膜及导排设施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是否建设覆膜及导排设施;(2)覆膜及导排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表面覆膜是否存在破损、裸露情况;(4)导排设施是否存在破损、堵塞情况。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覆膜及导排设施

历史锰渣场体表面

防止地下水进入渣体

是否覆膜、整形和导排设施

1、现场查看历史锰渣场场体表面是否覆膜、整形和导排设施

覆膜、整形和导排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对照设计文件,现场选择三处测量覆膜、覆土厚度以及导排设施宽度和深度。

2、对照设计文件,现场查看堆体整形坡度是否合理。

覆膜是否存在破损、裸露情况

1、现场查看场体表面覆膜是否有损坏、裸露情况

2、对于不易通行处,可采用无人机拍照查看。

导排设施是否存在破损、堵塞情况

1、现场沿导排设施查看是否有损坏、堵塞、积水情况。

注:若无设计文件参考GB 51220相关要求排查


A.4 渗滤液收集设施渗滤液收集设施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有渗滤液渗出的锰渣场是否建立渗滤液收集设施;(2)渗滤液收集设施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防渗措施;(3)渗滤液是否全部收集至渗滤液收集设施;(4)渗滤液收集设施是否存在溢流。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渗滤液收设施

历史锰渣场初期坝下

收集渗滤液

有渗滤液渗出的历史锰渣场是否建立渗滤液收集设施

1、现场观察历史锰渣场各级堆积坝导渗管是否有渗滤液流出;

2、有渗滤液渗出的尾矿坝下游是否建立渗滤液收集设施。

渗滤液收集设施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防渗措施

1、现场观察渗滤液收集设施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渗措施。

渗滤液是否全部收集至渗滤液收集设施

1、现场从锰渣场坝上沿坝面向下观察坝肩、坝底渗滤液是否全部流入渗滤液收集设施,途中是否通过支流或其他方式流入外环境。

渗滤液收集设施是否存在溢流

1、现场查看渗滤液收集设施是否存在溢流;

2、现场查看渗滤液收集设施上是否有明显溢流的痕迹。

注:该项调查内容应在丰水期开展

A.5 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存在排放超标废水的锰渣场是否设置废水处理设施;(2)废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废水处理设施

多数废水处理设施在历史锰渣场初期坝下,部分与采矿场或采选企业共用

处理历史锰渣场废水

存在排放超标废水的历史锰渣场是否设置废水处理设施

1、现场检查存在排放超标废水的历史锰渣场是否设置废水处理设施。

废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1、现场检查废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2、现场对废水排放口的废水进行监测,是否达标排放。

注:锰渣场封场后,废水处理设施仍需处理外排废水,则需要排查该项内容,依据DB50/996判断是否达标排放。


A.6 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是否按要求设置地下水监测井;(2)地下水监测井是否定期监测。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地下水监测井

地下水流场上游、地下水流场下游、可能出现污染扩散区域

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监测

是否按要求设置地下水监测井

1、现场查阅地勘资料,核查地下水检测井的数量及分布是否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指南》相关要求。

地下水监测井是否定期监测

1、地下水监测井是否定期(一般为一个季度监测一次)监测,每两次监测之间间隔不少于1个月;

2场后的历史锰渣场每半年进行1次地下水监测,直到地下水水质连续2年不超出地下水本底水平或稳定达标;

3、现场检查地下水检测报告,是否存在超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地下水监测井数量及分布主要要1在地下水流场上游应布置1个监测井在下游至少应布置1个监测井在可能出现污染扩散区域至少应布置1个监测井设置有地下水导排系统应在地下水主管出口处至少布置1个监测井用以监测地下水导排系统排水的水质2监测井的位置深度应根据场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针对性布置3当地下水含水层埋藏较深或地下水监测井较难布设的基岩山区经环境影响评价确认地下水不会受到污染时可减少地下水监测井的数量;其余要求详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A.7 环境应急物资环境应急物资场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是否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场;(2)是否存储环境应急物资。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环境应急物资场

历史锰渣场下游

储存环境应急物资

是否设置环境应急物资场

1历史锰渣场是否设置环境应急物资场。

是否存储环境应急物资

1、现场检查环境应急物资场中是否存储水处理药剂、沙袋、水泵等环境应急物资和装备。


A.8 外排水监测外排水监测中存在的环境隐患主要有:(1)存在废水外排的锰渣场是否制定监测方案;(2)外排水是否定期监3排水否达排放

设施/环节

位置

功能

环境隐患点

排查要点

外排水监测

/

监测外排废水


存在废水外排的锰渣场是否制定监测方案

1、存在渗滤液及其处理后排放废水的锰渣场是否制定监测方案;

2、现场检查监测方案中特征污染因子监测项目是否齐全。

外排水是否定期监测

1、现场检查渗滤液及其处理后排放废

水污染物的监测频次,至少每月1 次;

2、现场检查定期监测的外排水是否有监测报告。

外排水是否达标排放

1、对照DB50/996检查外排水监测报告是否存在污染物超标。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报告编制大纲

前言

1 总论

1.1 管控对象

1.2 工作范围

1.3 工作内容

1.4 工作依据

1.5 技术路线

1.6 结论及建议

2 渣场现状调查

2.1 渣场基本信息

2.2 渣场设施现状

2.3 环境敏感目标

2.4 环境质量现状

3地质环境条件

3.1 气象水文

3.2 地形地貌

3.3 地质构造

3.4 水文地质条件

4 锰渣场进水分析

4.1 锰渣场水的来源

4.2 锰渣场进水通道分析

4.3 锰渣场进水量分析

5 锰渣场环境风险分析

5.1 锰渣场设施环境隐患分析

5.2 区域水文地质分析

5.3 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分析

5.4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5.5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6 风险管控方案

6.1 风险管控思路

6.2 管控目标

6.3 管控方案

6.4 治理过程污染控制措施

6.5 方案效果预测分析

6.6 监测计划

7 结论与建议

8 附件(地理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周边关系图、照片和法规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