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新闻发布材料一
黔江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黔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怀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黔江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位于北纬30度,拥有横跨7个地质年代、城峡相拥10公里、垂直落差500米的城市大峡谷,群山泼黛,碧水潺潺,入目是绿,抬头见蓝,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积极探索特色“两山”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从“护绿扩绿”、“逐绿兴绿”、“点绿成金”三方面发力推进“两山”转化。
护绿扩绿,守好生态家底。我们以阿蓬江流域生态修复纳入重大区域战略为抓手,深化河长制、林长制、生态补偿等改革创新,实施“一江两岸”绿化美化修复行动,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牢牢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今年以来,三级河长累计巡河22219次,排查整改问题1409个。
我们持续加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境、重要鸟类迁徙通道、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生存环境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开展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监测及保护。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强化完善禁渔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违规垂钓等,不断提升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
逐绿兴绿,加快绿色转型。绿色决定发展成色,我们推动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升级等“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金链条”培育范围。
我们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获批全市首批、渝东南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县,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低息贷款6.5亿元。3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6家企业进入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我们持续推进绿色能源转型,通威光伏发电站、五福岭风电场、麒麟风电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24.5万千瓦。今年建成了渝东南首批、我区首个独立储能电站——黔江区青杠储能电站项目。
点绿成金,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我们立足特色产业,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绿色富民新“丝”路,带动流域内70%的脱贫村稳定增收,绿色发展“动力更强”。黔江产茧量连续13年居全市第一,特别是今年,通过技术创新,在春夏秋三季养蚕的基础上,首次推广“晚晚秋”蚕,延长了蚕农的“增收线”。通过不断发展,黔江茧丝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
我们围绕建设“旅游城市”定位进行整体谋划,针对“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项目转化,实现“快旅慢游”。成功构建“1个5A+7个4A”精品景区方阵,依靠丰富生态资源壮大“旅游经济”,促进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2024年1—10月份,全区A级旅游景区门票及二销收入达3亿元,同比增长23.83%,带动阿蓬江流域10余万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稳定增收。同时依托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解锁绿色“财富密码”。近年来,获得流域横向生态补偿1300万元、森林横向生态补偿2.6亿元。 ???
下一步,黔江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开展流域GEP核算(生态价值核算),全面摸清自然资源生态家底,为进一步深化“两山”转化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擘画黔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天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新闻发布材料二
南川区:解锁“两山”转化密码 筑牢渝东生态新城绿色本底
南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严作峰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这里距中心城区60公里,素为“渝黔喉襟、巴渝险要、渝湘要冲”,明年渝湘高铁通车后将融入全市“半小时通勤圈”;这里的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在这里,你可以观赏到金佛山的高山杜鹃,山王坪的“平分秋色”,马嘴的“爆款”云瀑……,这里就是荣膺央视《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南川。
我们深知生态是南川的底色,更是南川的核心竞争力。“绿水含金,青山有价”,近年来,南川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摆在突出位置,以推动全区绿水青山“颜值”不断提升、绿水青山“价值”不断显化为目标,解锁“三个密码”,持续推进“两山”转化。
解锁文旅融合密码,让“诗与远方”都在旅途里。“金佛何崔巍,缥缈云霞间”,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同时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八项国家级桂冠”、它与珠穆朗玛、玛雅文明、古埃及金字塔同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附近,有着喀斯特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佛教文化三大奇观。金佛山面积1300平方公里,分布着神龙峡、金山湖、龙崖城等509处旅游资源单体。我们立足金佛山生态资源优势,创新推出全程约178公里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推出游乐、美食、民宿、露营四张地图,串联起各镇旅游资源,带动了周边14个镇街、沿线68个村(社区)一体化发展,带旺了人气、激活了商气,汇聚了财气,让村民变成了老板、让农房变成了客房、让土特产变成了旅游商品,实现就业4万余人次,户均增收5000余元。今年1-11月全区接待游客3903万人次,同比增长10.5%,游客总花费245.69亿元,同比增长10.8%。178环线不仅是一条生态路、趣驾路、更是一条致富路,它让“诗与远方”都在旅途里。
解锁产业发展密码,让“美与民生”都在心坎里。我们全力推动文旅康养、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加快构建“一山一片一带多点”文旅康养产业新格局,培育壮大景区景点游、康养避暑游、民宿露营游和农旅融合游“四大业态”。加快发展绿色建材、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332”?制造业集群体系,着力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创建市级高新区,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南川米、大树茶、蓝莓、方竹笋、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南川米订制化生产、蓝莓集群化种植、大树茶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培育出金佛山方竹笋等6个地理标志产品,成功打造新加坡“福善德金山红”红茶国际品牌,南川米、南川玄参、南川蓝莓已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南川大树茶”产品更是荣获亚太茶茗大奖特别金奖。德隆镇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茶树村年产大树茶鲜叶近20万斤,带动茶农户均增收5万多元,大树茶成为了村民们的“致富树”。它让“美与民生”都在心坎里。
解锁生态保护密码,让“画与生态”都在自然里。我们实施最为严格的林地、森林、湿地保护,划定生态红线总面积445.0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7.1%。我们一体推进“九治”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等一系列森林提质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56%以上。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建成黎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0天左右。藻渡河、蒲河、芦沟溪、黎香溪、大溪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大溪河上榜“重庆市最美河流”,48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乡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天蓝、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面。它让“画与生态”都在自然里。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下一步,南川将继续发挥生态优势,继续解锁“两山”转化新密码,继续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协同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建设渝东生态新城。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相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新闻发布材料三
武隆区:推动“颜值”向“价值”转换 加快建成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
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尚胤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武隆寓“威武兴隆”之意,地处重庆市东南部,素有“渝黔门屏”之称,在2901平方公里土地上,处处都是旅游资源,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等景区闻名遐迩,654处生态文旅景观星罗棋布,是个山美、水美、景美、人美、物美的好地方。
我们坚持“两山”实践创新,着力发展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生态“颜值”转换为金山银山市场“价值”,全区生态经济占GDP比重达73%以上,“生态资源”到“幸福资本”的转化初见成效。
给生态资源“写生”。我们丈量每寸山水,全面收集山水林田矿房旅文等生态资源数据5900万余条,绘制“生态家底基础地图”,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房使用权等生态资源线上交易253单2亿元。依靠奇山秀水,我们打造出芙蓉江、仙女山、白马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等一系列知名景区景点,全区超10万群众吃上“旅游饭”,旅游扶贫消除贫困村48个,3万余名贫困群众靠旅游带动脱贫致富。
给生态资本“定价”。我们科学测算,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经测算总值2393亿元。创新推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有望成为全国首批文旅类REITs产品上市发行。积极提升生态资产品牌价值,喀斯特旅游价值评估超过303亿元。我们精心打造“印象武隆”山水实景演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露营音乐节等生态文化活动品牌,荆竹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给生态转化“赋能”。我们努力从资金、政策、服务上为生态经济发展注入活水。用好碳减排等绿色金融政策,发行绿色贷款102亿,完成全市首笔绿色金融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5000万元。我们充分依托丰富的页岩气、水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加快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实现清洁能源装机163.5万千瓦时、占全市比重达到12%,是重庆市清洁能源重要供应基地。
给生态产业“提质”。我们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建立“2332”制造业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实施白马航电、页岩气勘探开发、抽水蓄能等一批重大项目,以清洁能源、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产业加快发展。发展壮大生态服务业。发展特色餐饮店、旅游民宿、生态农家乐等住餐企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提升游客“食、宿、景、游”沉浸式体验感,让游客变“留客”。突出新质生产力培育,创建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引进傲得航空飞行器制造、亿航航空科技智能制造及应用等项目,固定翼飞机、重载无人机实现“武隆造”。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坚定走好绿色之路,做好生态文章,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呵护武隆山水上求严、在放大生态优势上求变、在做强生态产业上求新,不断推进绿水青山生态“颜值”转换为金山银山市场“价值”。
新闻发布材料四
秀山县:综合施策 标本兼治 率先在“锰三角”地区完成锰污染整治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钟 ?议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秀山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锰三角”污染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绿色转型,率先在“锰三角”地区完成锰污染整治,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充分肯定。具体来讲,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
重统筹,全面强化治理保障
在组织保障上,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锰行业污染治理与淘汰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5个工作组,高位统筹;在资金筹措上,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23亿元,保障落后产能退出和污染治理等需求;在治理技术上,紧紧依靠中国环科院等国家级技术单位全过程指导,确保技术可行并经得起检验。
抓源头,率先退出落后产能
体系化推进,建立“一企三专班”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48家涉锰企业、170万吨落后产能全部退出,201个矿山井口永久封闭,率先在全国涉锰地区全面退出落后产能。市场化引导,与企业算清政治、经济、生态、民生“四笔账”,“以奖代补”,引导企业自愿退出;常态化监管,组建联合执法组,开展日常巡查,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防风险,实施科学精准治污
明确技术路线,制定《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治理规范,在全国涉锰地区推广。分级分类治理,组建国有环保公司,对18个风险较小的渣场开展原位治理,对5个沿河风险较大的渣场开展转场治理,如期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8项治理新技术行业领先。同时,开展锰渣在路基材料、水处理填料上的利用攻关。
调结构,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全方位支持企业转型,预留6000亩工业用地,设立4千万元转型基金,推动企业转型。全要素盘活各类资源,利用腾退的33万吨能耗指标和近4亿元电力资产,发展新产业,形成50亿级产业集群。全链条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打造“235”制造业集群体系,总量倍增,绿色制造占工业比重达86%,连续5年进入西部百强县。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锰污染治理成效、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以及深化“锰三角”地区保护上下功夫,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持续巩固提升锰污染治理成效。从制度建设、行业监管、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环境风险排查整治、污染监测监管、设施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渗滤液处理设施,探索矿井涌水污染治理,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坚决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充分利用锰污染治理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立足县域生态优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将更多绿色资源融入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山地经济、特色高效农业、文化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绿色加工制造等产业,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努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深化“锰三角”地区协作联动。进一步加强与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协作联动,加强跨区域环境监管,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与工作交流,每年轮流牵头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保护,共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材料五
彭水县:五水共治 推动水环境质量 持续全市领先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吴 ?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乌江是长江右岸重庆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其接近三分之一干流位于彭水,可以说彭水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彭水必须扛起的重要政治责任、履行的重要政治任务。近年来,彭水系统推动治水整体攻坚、集成生效,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乌江水质综合达Ⅱ类,郁江水质稳定保持或优于Ⅱ类,其余次级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实现“人水和谐”,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统筹水环境,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线上线下”测,在乌江及其重要支流设立国控自动监测站点3个、市控自动站点4个,实时掌握重点水域水质情况,定时例行监测,全面掌握县域水环境情况。“一张图”管,建成智慧河长系统,整合优化河长巡河、水质监测、执法管理、问题督导、河库生态流量监控等功能,实现数据“一张图”综合展示,及时掌握水质、水量、环境等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一套系统”治,全面贯通运用“巴渝治水”,通过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与乡镇、部门联动处置水质异常事件,有效处置率100%。
统筹水资源,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格总量控制,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2.7%。严抓分级管理,实施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划分一级水功能区60个,二级水功能区18个,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严把环境准入,全面落实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关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等污染企业69家,关闭或退出涉水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209家,乌江、郁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无新建污染风险工业项目,无“两高一低”项目。
统筹水生态,筑牢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污水排放提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设施)85座,出水水质均稳定达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达标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8.9%。排污整治提速,排污排查乌江干流入河排污口96个,完成整治94个,整治销号率97.91%。全面完成103个次级河流排污口排查、监测,正有序开展溯源整治。水源管理提升,依法划定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8个,定期开展水源地巡查,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统筹水安全,提升流域环境管理质效。提升应急能力,建立乌江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体系,与贵州省沿河自治县签订《共同应对跨界流域(区域)环境污染及突发事件联动协议》。突出联防联控,与武隆区、酉阳县、石柱县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强化物资储备,配齐环境应急指挥大厅、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指挥车三大板块,配备应急处置和监测设备,做细物资管理和设备运维,确保应急物资充分供应,有效保障灾害应急响应。
统筹水文化,绘就山水相融壮美画卷。全面培育,深入挖掘乌江、郁江水文化特点,打造多节点滨水景观,改善郁江示范河流滨河景观4.5万平方米,形成山水、农田、人居环境为一体的人文和谐体系,着力提升两岸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精品打造,阿依河获评全市最美河流,阿依河景区上榜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路线,郁江获评全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和幸福河流,芙蓉江(彭水段)正加速创建,预计2025年创建市级幸福河流。亮点倍出,连续举办13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7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文化节等品牌节赛活动,“绿色中国行”四次走进彭水,“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更大的力气,办实办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建成更多群众点赞认可、享受实惠的标志性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发布材料六
?
答问参考
问题一:“两山”基地建设是系统工程,请问黔江在推进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具体案例可以介绍一下?(黔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答)
答:感谢记者朋友提问。我们推进阿蓬江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为了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水平建设美丽黔江,在武陵山大地上铺展出一幅“山水美、产业强、百姓富、文化兴”的北纬30°长江经济带最美生态廊道画卷。
推进“两山”基地建设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2023—2028年)》中明确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阿蓬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建设、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等7个具体项目,投资约15.5亿元。今年,我们投资约1000万元,完成流域内1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治理面积约7520平方米。
其中,余家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项目。余家沟位于阿蓬江镇高碛社区,78户200余人常居于此。长期以来,周边居民将生活污水、垃圾等直接倾排到河沟中造成水体污染,经过常年的腐化淤积导致这条唯一“清水溪”变为了“臭水沟”,黑臭面积约1360平方米,严重影响沿线居民日常生活,直接威胁阿蓬江水环境安全。我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联合当地政府,推出了余家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我们首先是通过“系统治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推进黑臭水体“源头治理”。一是控源截污,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对沟渠进行清淤疏浚。二是发动村民共建共治,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共商共建。其次是通过“日常运维”与“长效管护”相结合,实现黑臭水体“长制久清”。一是强化日常运维管理,明确属地政府、村集体、运维单位职责。二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将黑臭水体治理纳入村规民约,激发村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纳入河长监督管理范围,定期开展巡查。最后是通过“网格宣传”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营造“河畅水清”浓厚氛围。一是网格员上门,强化对居民的宣传引导,增强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集镇“赶场天”等开展黑臭水体宣传。
如今,余家沟的臭水沟已恢复成清澈的小溪,周边的人居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问题二:南川的“古树茶”变成“摇钱树”,请介绍南川区的古树茶如何从“籍籍无名”到“脱颖而出”,实现“两山论”点石成金的发展历程。(南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严作峰答)
答:感谢记者朋友提问。南川野生“古树茶”1.7万多株,主要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德隆镇茶树村,其中“茶树鼻祖”树龄2700年。“高寒边远穷”是曾经的德隆标签,而今的德隆在“两山论”的指引下,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让古树茶“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价值焕发了新生,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挖掘古茶文化。紧扣陆羽《茶经》茶叶起源记载,开展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研究,投入200余万元,在茶树村建成“世界人工种植茶叶起源地展示中心”,增强古树茶文化内涵。
二是壮大茶叶基地。依托金山红、龙禅香2个龙头企业和9个专业合作社,聘请专家攻克古树茶扦插育苗技术,在茶树村建成150万株育苗基地,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发展500亩以上茶叶基地3个,种植面积超8200亩。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借助“茶树鼻祖”“天赐佛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千年金山红”红茶产品。建成规模化观光茶叶加工厂,积极开展科普研学、体验采摘、茶艺表演、茶餐住宿等服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四是提升品牌价值。支持古树茶产品参展参赛,“千年金山红”荣膺金芽奖、重庆市十佳茶业产品、《魅力中国城》“十佳文创产品”“重庆外事好礼”在内的多项桂冠,成功跻身重庆三大名茶之一,千年金山红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茶成为德隆最具标志性的名片。
五是茶旅融合发展。建成古树茶博物馆,打造“茶树鼻祖”景点、“万亩茶海”景区,举办古树茶采摘节、茶博会、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研讨会等节会,建成“茶王庄园”等茶主题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超500万元。德隆镇“茶旅融合促乡村振兴”获第三届重庆市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
当前,南川基本形成了古树茶“研究-育苗-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新业态,古树茶产量产值逐年提升,茶农收入从最初的几百元逐步增至几万元,最多者更是达到20余万元,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德隆镇实现了“穷山村”变“美景村”,“古树茶”变“摇钱树”的美丽蝶变。
问题三:近日,武隆区成功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成为全市首批入选的两个区县之一。请问,武隆区申报成功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尚胤答)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认为武隆区能申报成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武隆区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坚实。全区森林覆盖率67.5%,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前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并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拥有654个生态及文化旅游景观,36个“美丽宜居乡村”。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并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等荣誉。2023年,接待游客449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17亿元。
二是环境健康管理基础良好。我们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武隆行动,居民健康素养超3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科学划定负氧离子含量区域、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举措,推进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和示范学校建设,建立西南首家蜂疗中心,成功举办世界蜂疗大会。有力推动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武隆区深入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了“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的发展战略。同时我们将积极推进环境健康管理试点项目,致力于打造环境健康管理的示范区域,构建大健康环境保护治理的格局,以助力武隆旅游业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下一步武隆区将以国际化视野稳步提升环境健康管理标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环境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居民环境健康意识。通过开展环境健康基础研究等措施,构建管理体系框架,产出特色研究成果,推动生态产品惠及民生,促进经济发展。
问题四:秀山县针对历史遗留锰渣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技术开展治理呢?(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议答)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秀山锰渣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岩溶裂隙、溶洞和暗河发育,地质结构复杂,渣场与地下水、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交错,治理的关键是要采用科学可靠治理技术。首先,要全面摸清渣场环境状况。以锰渣场内部及周边为重点,开展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监测分析等专项调查工作,全面摸清渣场环境状况。采用物探、钻探和示踪技术,查明渣场地质结构,准确定位地下水入渗通道,摸清渣场与地下水、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开展监测分析查清渣场污染状况,为渣场治理技术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其次,要针对性采取治理技术措施。广泛邀请国内水文地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领域实力强的团队参与技术攻关,结合环境容量,认真研究,深入研判,提出“一截三控一达标”的治理思路,即“截断地下水来水,控制大气降水,控制两侧地表径流,渗滤液达标排放”。在实施技术上,采取帷幕灌浆、高压旋喷止水柱、抽排井构建地下水通道,实现对地下水的精准疏堵,截断地下来水;表面覆膜覆土绿化控制大气降水;两侧新建截洪沟控制两侧地表径流;新建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实现对渗滤液应收尽收,达标排放。地下水精准阻断、岩溶地下水导排、辐射井渗滤液抽提、超重力吹脱等治理关键技术行业领先。
问题五:我们关注到,彭水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强县,不断夯实经济发展的绿色本底,请问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涛答)
答:感谢记者朋友提问。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生态作为全县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竞争力,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前三季度GDP增长7.1%。一是推动产业迭代,让生态经济“强起来”。壮大生态特色农业、生态绿色工业、生态民俗文旅“三个集群”,推动文旅、农旅、城旅、商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彭水晶丝苕粉”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连续13年举办“一节一赛”,工业投资增速43.2%,获评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二是抓实融合实践,让城乡环境“美起来”。统筹“小县大城”、和美乡村、强镇带村“三个重点”,抓好老城提质、新城提速、景城提韵,推出“彭水之约·梦境乌江”夜游项目,强化“六线六片”带动作用,建设巴渝和美乡村10个、巴渝和美院落6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86.65%,农民收入增长6.5%,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易地搬迁产业扶持等经验获全国推广。三是突出党建引领,让治理效能“跑起来”。迭代项目化推进、事项化落实、清单化管理“三机制”,市管干部“三联系两包保一专班一牵头”,强化周调、旬督、月办、季评、年考,完善“四单六定”全链闭环,一体推进“九治”,森林覆盖率达65.6%,水、大气质量均居全市前列,生态质量指数达68.3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