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开户,手机赌博官网

图片
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

日期: 2024-05-21
字体:

新闻发布材料一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 ?卫


各位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通俗定义为“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重庆是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全市现有野生维管植物近600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江河鱼类18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动物128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60余种。因此,加强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重庆市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深走实,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落实。成立由17个部门(单位)组成的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注重规划引领,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分解目标任务,并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督查督办;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美丽重庆建设重要内容,一体推进。

二是开展调查观测,积累基础数据。完成14个区县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及评估,持续推进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专项调查显示全市分布黑叶猴263只,在19个区县发现林麝。完成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富集区调查,更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观测网络,布设阴条岭、武陵山、金佛山、华蓥山等4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及36个固定观测点,基本覆盖全市典型生态系统。连续多年在江津綦河流域监测到中华秋沙鸭稳定越冬种群,发现云阳掌突蟾、金佛山尖尾天牛、巫山黄芩、巫溪马铃苣苔等全球新物种。

三是实施长期监测,评估禁渔成效。完成市内14条重要河流及6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布设监测点41个,常年开展鱼类资源监测。完成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135个产卵场核查。2023年,我市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监测船单船捕捞量由禁捕前3.6千克/船·天增加到22.2千克/船·天,鱼类资源量明显增加;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胭脂鱼从1尾增加到105尾,岩原鲤从3尾增加到353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全市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系统保护利用。严格就地保护,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地218个,占全市国土面积15.4%,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和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落实迁地保护,实施植物扩繁中心建设、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等项目30余个,建成银杉、水杉扩繁基地7个,保护鱼类收容救护中心4个。重庆动物园繁殖珍稀野生动物45种249只,救护动物71种207只,首次成功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北领角鸮。强化拯救保护,启动雪宝山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升级建成崖柏科研繁育基地,累计野外回归崖柏3200亩、52万株;开展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人工繁育研究,建设接力保种基地,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中有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2023年完成营造林5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133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266.7平方公里、“坡坎崖”绿化美化22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500余万平方米。广阳岛、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并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2.1%提升至2023年的55.06%,累计上升13个百分点,跻身全国前十。有序推进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资源2402份。建立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3处、市级林草种质资源库15处,收集保存南方红豆杉、珙桐等各类林木种质资源。确定重点保护地方畜禽资源16个、市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2家,保存畜禽遗传材料1.5万余份。保有15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其中“荣昌猪”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集资源保护、育种供种、电子交易于一体的绿色全产业链规模突破200亿元。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下一步,我市将切实保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定力,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美丽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发布材料二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

答问参考


问题1:加强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同时也是美丽重庆建设重要内容。请您介绍一下全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网络建设情况?(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回答)

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为准确掌握重庆市生物多样性分布现状和变化趋势,及时评估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启动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网络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周期性、持续性观测和评估,积累和丰富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和管理决策能力提供支撑。

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林业局授牌巫溪阴条岭、黔江武陵山、南川金佛山、渝北华蓥山4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布设36个固定观测点,逐步构建以“观测站+观测点”相结合的观测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典型生态系统,开展对本市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环境状况的动态观测。观测网络以陆生维管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等类群为主要观测对象,每年获取动植物及环境因子数据数万条,发现全球新物种云阳掌突蟾,以及珞弄蝶、青篱柴等6种重庆新记录种。观测成果逐步运用于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等工作,并通过“美丽重庆”视频号按季度开展线上科普宣教。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站点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智慧观测水平,不断完善全市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到2027年,累计建成100个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站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效能不断提升,助推美丽重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问题2:长江十年禁渔是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今年已经进入了第四年。请您介绍一下全市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进展情况?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巩固提升禁渔成果?(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同志回答)

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重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禁渔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退捕安置保障、禁捕执法监管、水生生物保护“三件事”,取得积极的阶段性成效。一是全覆盖落实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和社保政策,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全部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全部参保,当前退捕渔民生活安定有序,实现从“退得出”到“稳得住”转变。二是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组织开展“零点”“亮剑”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清“三无”船舶、清残留网具、清涉渔市场、清违规垂钓“四清”整治,2023年非法捕捞行政案件数较禁捕前下降24.2%,全市禁捕秩序稳中向好,实现江河水面从“禁得了”到“管得住”转变。三是加强水域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实施鱼类增殖放流,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2023年长江干流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47种,鱼类资源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珍稀特有物种出现频率明显增加,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2个等级,努力促进水生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持续在健全机制、完善保障、执法监管、生态保护上发力用力、练好内功,不断适应长江生态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确保长江十年禁渔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将着力建立健全纵向联动、横向协调、责任压实的工作机制。我们将着力充实完善就业、养老等政策举措,让退捕渔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将围绕执法监管重点难点,着力优化任务布局、强化联合执法,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我们将持续夯实监测评估基础,着力强化重点物种保护和重要栖息地修复,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增添成色、贡献力量。


问题3:城市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介绍近年来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回答)

答:全市城市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持完善机制、系统推进,初步建立起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体系,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编制《重庆市绿化规划》强化城市生态空间管控,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编制《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二是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及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目前园林绿化常见维管束植物有1600余种;完成第5次城市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普查,开展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专项保护复壮行动, 3752株挂牌城市古树名木实现全覆盖。三是组织乡土植物驯化、人工繁育及示范应用研究,收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400余种,推广应用60余种。四是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协办中,增加提出园林绿化苗木检疫和乡土植物采用比例大于70%等相关管理要求。五是组织全市城市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培训,编印了《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普查技术标准》《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普查工作手册》《重庆市城市绿地外来入侵物种参考图册》等,提高外来入侵物种识别和防除技术水平。六是持续开展城市绿地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常态化防控。七是持续深入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修复城市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重庆市城市绿化规划》《重庆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落地执行,加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研究力度,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育繁殖工作,并持续做好红火蚁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努力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功能完备、景观多样,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绿地网络系统。


问题4:请介绍一下全市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了哪些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将如何巩固提升保护成果?(市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回答)

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8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4%,有效保护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大力实施珍稀物种拯救保护工程,持续开展了崖柏、银杉、疏花水柏枝和缙云黄芩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人工扩繁及野外回归等工作。其中,“植物大熊猫”崖柏累计人工繁育幼苗174万株,回归野外52万株,回归面积超3200亩;复壮3个缙云黄芩野生种群,野外回归900余株;保护疏花水柏枝野生种群4个,野外回归1000余株。同时,完成全市黑叶猴、林麝资源调查,开展了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越冬水鸟常态化动态监测。市域黑叶猴种群数量从2010年的202只增至263只,林麝分布区县增加至19个,已连续12年在綦河流域监测到中华秋沙鸭稳定越冬种群,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中有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持续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地方立法,不断完善全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同时立足我市分布的有代表性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持续监测、深入研究,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贡献重庆方案。


问题5:崖柏,是极具重庆市辨识度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优先抢救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珍稀濒危程度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请介绍一下雪宝山保护区崖柏保护与繁育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回答)

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为严格落实野生崖柏种群的就地保护,保护区克服道路交通不便、野外工作环境险恶,完成了国内首个区域性崖柏资源数据库建立及运行。为扩大崖柏种群数量,改善崖柏种群结构,保护区克服资金缺乏、技术积累不足等困难,建成了西南地区首个以保护区为主体的规模化珍稀植物繁育科研平台。截至2024年,保护区建成崖柏育苗基地4个,已累计繁育崖柏幼苗174万株,累计回归野外52万株,回归面积超3200亩,回归面积和株数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历史上实现重大突破。2023年开始,保护区创新性地开展了崖柏迁地保护及适应性研究项目。已陆续在云南、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山东、中国林业科学院、重庆永川等多个地点开展崖柏的迁地保护与适应性栽植。目前,各试验地的崖柏幼苗生长情况良好,经受住了干旱、干热风、强紫外线照射、高温高湿、低温低寒等严峻考验,顺利度过了初期栽培阶段。

雪宝山保护区从崖柏就地保护与拯救繁育,到探索性开展全国迁地保护与适应性栽培,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重庆市林业系统在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方面所做的积极贡献。2023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17分钟雪宝山崖柏保护专题报道;8月15日全国首个生态日,中央电视台再次对崖柏迁地保护成果进行了跟踪报道;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深度调查类纪实新闻《崖柏重生》42分钟;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科研团队荣获2023年度“感动重庆”特别奖;2024年,保护区荣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状”。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加强崖柏野生种群的保护和监测,确保崖柏野生资源万无一失;二是继续加强崖柏人工扩繁和野外回归,深化崖柏的基础研究工作;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崖柏迁地保护与适应性试验,拓展崖柏的适生区域,更大规模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四是开展崖柏的综合利用价值研究,在香用、药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服务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