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夯责 ?为发展赋能 ?为生活添彩?重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及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责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提升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心怀“国之大者”,绘就重庆美丽底色。
在全国率先发布“三线一单”成果、首创“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携手四川在全国最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2017年7月以来,重庆累计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件200余个,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2020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比2017年增加30天;PM2.5浓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评价空气质量六项指标(PM2.5、PM10、SO2、NO2、O3和CO)首次全部达标;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截至11月29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3天,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污染物浓度均达标;1—10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满足国家年度考核要求。
着眼保护,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20年3月,南川区一企业因赤泥输送管道泄漏,17立方米赤泥原浆流入凤咀江,导致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1300公斤。
经过磋商,7月14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该企业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协议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共计106.95万元。9月8日,企业向南川凤咀江流放进20.5万尾鱼苗,以此修复该段受损鱼类生态环境系统。
在这个案例中,“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得以破解。
重庆以“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为原则,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出台了《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赔偿磋商、资金管理、损害修复等配套制度,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2017年以来,全市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503件,赔偿量化金额约2.4亿元,其中,累计修复土壤约49.7万立方米、农田约8.6万平方米、林地约60.5万平方米,清理固体废物约1.4万吨。
2020年10月,随着江北区最后一艘餐饮船,“鑫缘至尊”餐饮船的拆解完毕,江北区彻底完成了餐饮船舶专项整治。
这一侵占岸线的老大难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重庆河长制的深化实施。
据介绍,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设立各级河长1.75万余名,其中市级河长达21名,实现“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面覆盖。连续三年签发市级总河长令,针对“三排”“三乱”“三率”问题,分别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及提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处理达标率专项行动,常态化排查点位16万余个,整治污水“三排”问题5200多个、河流“三乱”问题2500多个,关停、拆除170余个非法码头,取缔、拆解餐饮船舶130余艘,长江干流重庆段规模性非法采砂基本绝迹。
此外,重庆还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全国首创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机制;健全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问责考核,推动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协同发展,布局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2020年4月24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发布“三线一单”。同年11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发的重庆市“三线一单”智检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为技术单位、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市级部门、公众等提供技术复核、环评审批、项目选址优化及公众服务。
“三线一单”作为一把绿色标尺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画框子”“定规则”,从源头布局重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近日,重庆市首次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发放在重庆联交所集团顺利完成,计划投放的350万吨政府储备配额全部成交,成交金额1.05亿元。
据介绍,目前,重庆152家工业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累计成交量达2238万吨、交易额达3.5亿元;全市累计组织1万余家次企业参与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金额达到3.76亿元。
企业结余的碳排放额除了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能怎么变现?
今年7月,重庆银行向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提供了4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的质押担保物是该公司拥有的10万吨碳排放配额。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文伟介绍,2014年以来,该公司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开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减少了企业碳排放量。经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的测量,2014年-2019年间,该公司累计结余13万吨碳排放配额。
重庆银行公司银行部(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邱鸣告诉记者,这笔贷款也是重庆银行发放的第一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帮助企业盘活了碳资产,并将其转化成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资金。
绿色发展大势所趋,重庆严格从源头布局,不断倒逼企业技改实现低碳转型,经济结构也得以持续优化。2017年以来,重庆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6.9:44.1:49.0优化为2020年的7.2:40.0:52.8。能源产品从原煤为主的单一格局向原煤、天然气、水电、风电等多元化格局发展,煤炭消费占比从2017年的47.1%降低至2020年的44.3%,清洁能源比重逐步提高。2017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辆,减碳19.1万吨,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5%。
改善环境,提升群众绿色生活幸福感
周末阳光明媚时,家住九龙坡华岩镇的张先生通常会带着孩子们到一个“特殊”的公园游乐玩耍,看着孩子们欢笑打闹,张先生总是会感叹:“这里多了个公园后,我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很多啊。”
这个“特殊”的公园,就是华岩镇中梁村“38号矿山公园”。走进公园,观赏植物入目皆绿,曲折的花涧漫步道,高低起伏的草坡地形......丰富多彩的景观,引来游人往返留恋。
然而,几年前,矿山公园没有公园,只是一座座有着千疮百孔的矿坑的废弃矿山。另一边,城市建设渣土无处消纳,可能会产生新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为此,重庆市从2019年起实施关闭矿区有偿填埋消纳城市建设渣土,以此破解“渣土围城”、矿山修复资金短缺两难问题。
“38号矿山公园”便应运而生,既修复了矿山,又消纳了城市建设渣土,还成为市民郊野休闲踏青的又一“打卡”地,发挥着生态旅游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题中之义,“38号矿山公园”修复只是重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化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推动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5687件群众举报投诉办结率达到99%以上。近期,重庆还在全国率先开展30家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生态环保督察,压实了国企领头羊责任;不断提高污水处理与垃圾分类水平,打造城镇良好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
一项项改革举措,书写一张张生态环境保护答卷。如今,缙云山黛湖的水更清澈,铺满松针的步道温暖游人整个冬季;五里坡这个腾出来的“无人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续写出“生态大文章”......(程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