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开户,手机赌博官网

图片
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重庆市环保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

日期: 2018-06-21
字体:

?

6月20日上午,重庆市环保局召开了《重庆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和《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卫发布了《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市环保局各业务处室(单位)相关负责人就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市委、市政府于近期正式印发了《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这是重庆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关于生态环境各项决策部署的任务书、作战图。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发布会,集中发布、专题解读“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就是要讲清楚说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下面,请陈卫副局长发布相关新闻。

陈卫: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一、关于《行动计划》

(一)关于《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着眼指导今后三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具体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第一,关于指导思想。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行动计划》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战略导向,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战略任务,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作为战略目标,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重庆山水“颜值”更高,让重庆大地“气质”更佳,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第二,关于基本原则。明确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二要坚持“上游意识”,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四要坚持改革创新,五要坚持共建共享。

第三,关于主要目标。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出到2020年,全市初步构建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彰显浑然天成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人文之美取得积极成效的总体目标。到时,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2%。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稳定达到95.2%以上,全市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目标一致)。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信息化发展指数跃居全国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GDP比重达到50%以上。同时,多方联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形成。

第四,关于重点工程。《行动计划》整合形成了“四个坚持”的工程体系,共包括28项工程,每项工程均明确了指挥长(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和牵头单位。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含11项工程,即实施主体功能定位工程,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程,实施产业准入控制工程,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实施长江两岸绿化提升工程,实施城市立体绿化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重庆“生态岛”建设工程,实施长江岸线整治保护工程,实施自然灾害防治工程。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共含9项工程,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实施绿色生产工程,实施低碳循环再生工程,实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实施创新分享经济工程,实施智能化驱动工程,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工程,实施绿色金融工程,实施生态经济工程。

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共含5项工程,即实施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工程,实施公共节能工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生态文化培育工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年工程。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共含3项工程,即实施源头严防工程,实施过程严管工程,实施后果严惩工程。

第五,关于保障措施。《行动计划》主要从“五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法治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督查考核、强化资金保障)提出了保障措施,明确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党委政府的职责职能,压实工作责任,以保证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关于《行动计划》的特色。

《行动计划》契合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体现了重庆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也反映了全市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全市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一,具有鲜明的重庆特色。《行动计划》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工程各方面突出了重庆特色。比如在基本原则中,将“坚持‘上游意识’”作为五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明确提出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切实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重点工程里,实施重庆“生态岛”建设工程,强调“加强广阳岛、桃花岛、九龙半岛、钓鱼嘴等主城区范围内两江上下游江心岛与半岛的保护”,实施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中“突出重庆特色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

第二,构建系统完整的指标体系。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原环保部、中组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依据,其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用于年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用于五年考核。鉴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目前中央评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主要依据,为继续力争上游,《行动计划》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所含指标为导向,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目标体系。

第三,贯穿改革创新精神。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制度,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

第四,统筹兼顾,凝心聚力。在制定《行动计划》过程中,与《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重庆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多个文件相衔接,做到各有侧重,突出特点。同时,《行动计划》覆盖面广,涉及43个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党委政府。在保障措施中,明确了“五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法治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督查考核、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了指挥长制和项目责任制,确定了具体的责任分工,运用督查考核的方式,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二、关于《实施方案》

(一)关于出台背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使命。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任务挑战,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在6月12日全市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陈敏尔书记,唐良智市长作了重要讲话,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

市环保局专门成立《实施方案》起草工作组,历经半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污染防治攻坚等生态环保工作的要求,充分吸收全市各方面意见建议,并与我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融会贯通。

内容分为总体要求;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城乡底色;加快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夯实污染防治基础;强化环境全过程管理,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深化环境监管制度改革,构建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组织实施6个部分。

(二)关于主要目标。

《实施方案》共提出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土更洁、声更静、环境更安全等6个方面34项指标,主要包括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95.2%以上,年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1%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不高于53分贝,不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等,其中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长江支流劣Ⅴ类断面、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6%以上、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40微克/立方米以内等指标严于国家要求。

关于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建、治、改、管”,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并按照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提出4方面25类共180项工程任务,细化了任务分工,明确了实施进度、指挥长、副指挥长、牵头单位、配合单位等。

第一,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这是我市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工作。以城市、乡村、库区为着力点,分类精准施策,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实施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工程。一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交通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生活污染控制,增强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二要切实减少噪声污染扰民,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扰民,减少交通噪声扰民,加强施工噪声控制,加强工业噪声整治。三要大力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保护和修复“四山”生态,高标准整治“两江四岸”,着力打造生态岛,着力修复“污染土地”,推进实施增绿添园项目。

二是实施乡村绿色家园打造工程。一要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防农用地土壤污染。二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深化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

三是实施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一要深化流域污染防治,着力整治重点河流,加强良好水体保护。二要强化水污染源整治,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深度治理工业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加强化工行业整治。三要加强重要生态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

第二,加快补齐环保设施“短板”。

这是我市污染防治攻坚的难点工作。污染问题突出,与污染设施建设缺口大、欠账多有直接关系,我市要加力补上五个方面的环保设施短板。

一是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实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工程,三是实施道路交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程,四是实施码头船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程,五是实施生态环保监管大数据建设工程。

第三,强化环境全过程管理。

这是我市污染防治攻坚的亮点工作。一是实施“四个结构”调整工程,二是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程,三是实施产业环境准入控制工程,四是实施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工程,五是实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六是实施环保督察全覆盖工程,七是实施环境违法零容忍工程,八是实施环境刑事司法联动工程。

第四,深化环境监管制度改革。

这是我市污染防治攻坚的创新工作。一是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改革工程,二是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工程,三是实施环境监测制度深化工程,四是实施污染源普查制度健全工程,五是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建设工程,六是实施环保投融资机制优化工程,七是实施多元化补偿机制完善工程,八是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程。

(四)关于环保部门的主要工作。

第一,牵头制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各区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第二,重点抓好调度督办考核。将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坚决打好几场标志性重大战役。一是全力确保水环境安全,二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四是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五是全力推动生态修复。

朋友们,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定力、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美丽中国重庆篇章而努力奋斗!

主持人:最后,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重庆电视台记者:请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有何特色?

生态处:《行动计划》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工程各方面突出了重庆特色。比如在基本原则中,将坚持‘上游意识’作为五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明确提出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切实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重点工程里,实施重庆生态岛建设工程,强调加强广阳岛、桃花岛、九龙半岛、钓鱼嘴等主城区范围内两江上下游江心岛与半岛的保护,实施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中突出重庆特色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

重庆日报记者: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涉及点多面广,请简要介绍一下,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有哪些标志性的战役?

综合处:《攻坚方案》统筹“建、治、改、管”,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主要集中在全力确保水环境安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全面推动生态修复等方面。

重庆晚报记者:请问,我市目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保障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水处:2017年底,全市有1025个乡镇(214个街道、811个乡镇)。除221个街道、乡镇的生活污水收集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或相邻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外,其余804个乡镇(含下辖777个撤乡场镇)共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584座,处理能力约115万吨/天,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确保设施稳定运行:

一是落实资金保障。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为已建设施运行管理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强化对设施运维管理情况的日常监管,开展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化控制试点,推行乡镇污水处理运维工作规范化流程,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运行管理情况作为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已建项目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已建项目稳定运行

新华网记者:请问,从环评审批入口关的角度讲,如何从源头上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

环评处:总的一个原则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实现严格准入与推进高质量发展“手拉手”“齐步走”。具体落脚到四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大的方向,分类精准施策对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高风险和产能过剩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市里的规定,该限制的严格限制,该禁止的坚决禁止二是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强化环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宏观管控作用,持续抓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严控“两高一资”项目三是加大改革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如分类精准放权,推进“放管服”;自加压力、压缩环评审批时限等。四是科学制定“三线一单”全面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性、整体性保护。

重庆之声记者:请问我市涉及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自动监测站点的建设为我们科学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带来了哪些变化?

监测处:目前,我市大气监测站点共217个市控以上点位,其中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相关点位71个(国家考核相关点位17个,市考核区县点位54个),用于空气质量研究的点位23个、空气降尘监测点位74个、降水监测点位49个。部分区县在开展城市环境空气网格化自动监测站点建设。

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有2130个断面(点位),包括302个河流断面、165个大中型水库点位、64个在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578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21个水质自动监测点位等。

自动监测因监测频次高,其数据获取量、时效性均优于手工监测,同时能明显降低人力投入,因此在严格质量控制和规范运行维护的基础上,自动监测能够提升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水平,为及时防范大气和水环境风险,有效应对污染事故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准确、真实、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因此环境监测体系总的发展方向将是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但目前自动监测还处于发展阶段,也还存在监测项目偏少、相关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还需完善、与手工监测的历史评价结果科学过渡等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

重庆法制报记者:请问,我市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过程中,从哪些方面措施体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并进?

生态处:首先在《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中,强调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村庄保留自然风貌,就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列一段,提出“打造水清天蓝地绿、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环境,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其次在构成《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中,提出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种加强城市、农村建设的相关措施。最后在《行动计划》的28项重点工程中,配合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单列“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提出统筹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保洁、收运、处理的治理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重庆政协报记者:请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土壤处:根据环保部通报,我市土壤污染详查采样、制样、流转、送检、分析测试和数据报送全流程已打通,采样、制样能力满足进度要求,相关工作按月度计划有序推进,测试能力基本满足要求。按照百分比排名,我市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99.51%,排全国第6;土壤样品制备完成97.41%,排全国第4,分析测试完成38.71%,排全国第1。

大渝网记者:请问我市正在开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进展如何?

????水处:市环保局抽调40余名执法精干力量组成检查组对82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拉网式自查,全面摸清水源地基础数据,切实管控潜在的水源地污染源各区县对督查组交办的问题立行立改,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向督查组反馈整改情况目前,我市上报生态环境部116个问题完成整治36个,专项督查新发现的3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0个。下一步,我局将加大督办整改力度,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整治作为我市第三批环保集中督察重点内容,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对行动迟缓,进度严重滞后,又无可行整改措施的,及时启动约谈、督办、问责,确保问题按期销号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