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开户,手机赌博官网

图片
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 > 国内动态

碳中和产业基金助力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

日期: 2021-04-03
字体:

????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协鑫布局新能源换电,设立碳中和产业基金

  3月31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协鑫集团和中金资本联合主办的“零碳驱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发起设立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发布会以“绿色能源 焕动出行”为主题,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普及为目标,以车电分离为商业模式探索,协鑫能科与中金资本共同设立了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其中协鑫能科出资约51%,中金资本出资约20%,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

  该基金通过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借助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实现向充换电平台的导流,完成充换电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全新的移动能源产业生态。

  具体为,双方将以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电池梯次利用等产业为核心业务,重点布局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利用双方优势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据相关数据显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3.6万亿元,而目前每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年。因此,为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亟需绿色金融方面的创新产品与服务。该基金的设立,旨在通过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围绕移动能源生态进行股权投资,主要投向充换电网络、网约车出行平台、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电池资产管理、电池梯次利用等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有序跟进,构建多元、智能、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对换电模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国家“新基建”重点领域,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再次确认了换电和充电并列的地位,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换电模式站上了风口,推广换电模式也已经成为了行内共识。

  当前,国内对规模化换电站的需求有增无减,充换电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为顺应新趋势,加快移动能源生态产业链的深度转型,助推电动汽车的车电分离,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协鑫能科)聚焦绿色能源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制定了电动汽车换电业务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公司将在稳健发展清洁能源及热电联产业务的同时,继续从能源生产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重点聚焦绿色出行生态,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移动能源服务商。

  据了解,未来五年,协鑫能科将从以出租车、网约车为代表的乘用车和重卡换电业务切入,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应用,重点布局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等五大区域,聚焦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以及电池梯次利用等三大核心业务领域,为构建移动能源新生态贡献协鑫力量。

  交通出行可贡献巨量减碳份额,但需完善短板

  交通运输是耗能大户,电动汽车不仅是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深入发展,我国在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移动换电、出行平台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绿色生态,对城市交通体系再造,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意义重大。

  当前统计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550万辆,产销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2月,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75.8万台,换电站663座。建成了世界上充换电设施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换电设施网络。

  根据协鑫能科的预测,到2050年电能在交通领域的消费比重从目前的1%上升到34%,电动汽车用电量占电力消费的比重从目前的0.5%上升到11.5%,而我国这一比例将达到12.9%。与此同时,到2040年,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超过2.3亿辆,年耗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行业发展也存在突出短板。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坦言,充电设施还难以满足用户在数量和服务体验上的需求,充电服务商业模式还不完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在汽车储能方面,其功能与电网需求匹配还处于探索阶段,融合度远远不够。

  王志轩从科学系统观统筹规划的角度,就能源电力与汽车交通融合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开展交通汽车和配电网融合研究,提升电池安全、高能的充放电水平,研究主动配电网下支撑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的技术体系;二是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电力交易市场化下用户侧商业生态,建立各种形态的负荷聚合商、充放电服务商,发挥市场机制,实现车企、用户、运行商、电网的共赢;三是提前规划布局。能源电力与交通汽车转型发展涉及面广,需要开展顶层设计、提前布局。要建立起行业间的交叉融合部分,特别是在配网侧和用户侧的协商、协同机制;四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要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标准体系研究,加快分布式储能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和标准预研,建设标准推广应用示范;五是出台政策支持。实现能源电力与交通汽车转型发展需要政策支持,要加强政策研究,在电力交易市场规则、电池梯级管理、财政支持等方面出台相关要求。

  应该说,电力与汽车交通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两者结合既能构筑良性的工业生态模式,催生更多新技术;也可探索一条新商业模式,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转型。随着下一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电力与汽车交通的融合将贯穿于低碳转型的全过程,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